腾讯元宝超越豆包背后:密集投流,狂圈用户

腾讯元宝超越豆包背后:密集投流,狂圈用户

狗子你變了 2025-02-24 简单报 13 次浏览 0个评论

界面新闻记者 | 陆柯言

界面新闻编辑 | 文姝琪

腾讯元宝杀疯了。

2月22日,腾讯元宝下载量超过豆包,升至中国区苹果免费APP下载排行榜第二,仅次于位居榜首的DeepSeek。这也是有史以来腾讯元宝首次超越豆包。

腾讯元宝下载量陡增,直接原因是腾讯近段时间的大量投流。自从接入DeepSeek-R1满血版之后,腾讯元宝就启动了大规模的广告投放,覆盖了微信、B站、知乎等多个主流平台,甚至包揽了百度“deepseek”关键词的广告位。

据数字内容营销服务商DataEye公布的数据,2月15日之前,豆包和Kimi的投放素材量都远大于腾讯元宝,超出2-3倍之多。但在2月15日,元宝投放力度就出现了小幅上涨,2月18日大幅上涨,至今单日最高投放素材量超1.1万组,成为三者中的第一。其中,元宝在2月18日至2月23日期间的投放素材量,环比上涨了345.1%。

另一个较为大胆的动作是,微信此前在「搜一搜」中灰度接入了DeepSeek-R1加持的AI搜索功能,但由于涌入用户过多,卡顿现象严重。为此,针对尚未接入AI搜索功能的用户,微信推出了下载元宝体验DeepSeek-R1的选择,为元宝导流。

腾讯元宝超越豆包背后:密集投流,狂圈用户

如此种种大开大举,在腾讯身上都不常见。

过去外界对腾讯在大模型时代表现的印象是“慢”。腾讯是最晚推出自研通用大模型和C端应用的互联网大厂,即便是在去年,腾讯元宝还在业内被认为是一款没有威胁的产品。根据DataEye数据,2024年第三季度,腾讯元宝在iOS平台上的预估下载量还仅为118万,远低于豆包的7168万和Kimi智能助手的3016万。

一位腾讯人士曾对界面新闻表示,由于通用大模型的商业前景尚不明朗,腾讯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将其视为一种防御性业务。尽管也推出了混元大模型和腾讯元宝APP,但推广策略并不像其它厂商那样激进,大部分投流都在自家的生态当中。甚至直到今年年初,腾讯才真正开始对旗下AI相关业务进行组织架构和产品整合。

腾讯曾经的“慢”也与内部判断有关。马化腾曾在2023年腾讯年会上表示:“对于工业革命来讲,‘早一个月把电灯泡拿出来’没有那么重要,核心还是要把底层的算法、算力和数据扎扎实实做好,更关键的是场景落地。”

DeepSeek在某些程度上催化了腾讯的布局。春节过后,腾讯在旗下多个产品中积极接入了DeepSeek,甚至包括自家产品腾讯元宝和产品更新一直颇为谨慎的微信。相比之下,字节和阿里都选择先让部分产品试水,自研的大模型产品则保留一部分独立空间。

今年以来,腾讯大模型业务的步调显然快了很多。组织层面上,继1月腾讯元宝从TEG转入CSIG后,QQ浏览器、搜狗输入法、ima等更多产品和应用也在近期汇入CSIG,共同作为腾讯面向大模型时代的产品组合。

而在产品层面上,腾讯在提供免费DeepSeek-R1服务的同时,也快速上线了自研的推理模型“腾讯混元 T1”,供用户切换选择。此外,元宝还新增了文生图功能,结合DeepSeek识图主打差异化体验。

无论是积极迅猛的外部投流,还是自家产品的间接导流,核心目的都是为了借势DeepSeek把用户留下。尽管大量用户的涌入也为腾讯带来了不小的扩容压力,背后是持续不断的“烧卡”,但对腾讯而言,这是一个在用户体验上弯道超车其它产品的机会,也能够为自研的混元大模型争取更多时间来优化和迭代,让自己留在牌桌上。也只有这样,付出的成本才有意义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生活安排日历,本文标题:《腾讯元宝超越豆包背后:密集投流,狂圈用户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Top
网站统计代码